This website requires JavaScript.
逃离北上广,拥抱杭州与创业未来


不知从什么时候起,提到“中国硅谷”杭州,大家聚焦的不再是与硅谷的比较,而是杭州本身。


在这个支付宝铺遍每个角落的无现金城市,新物种“准独角兽”正悄然崛起(点击查看2018杭州「一亿美金以上」准独角兽榜单)。互联网概念与共享思维早已深入杭州的毛细血管,生活中能想到的每一个细节都与之挂钩。


杭州城市数据大脑 .png


不止于移动支付,在共享经济领域,杭州也迈步前沿,公共自行车项目在杭州的普及度堪称世界之最,无人超市概念的提出以及实践等,无一不在体现杭州的城市数据大脑。


可以说,杭州是最早提出城市数据大脑并且付诸实践的。这是杭州自己的特色。


“电子商务之都”,“移动支付之都”,“云计算中心”等,都是杭州的响亮外号,在这个水土饶沃的鱼米之乡,未来世界的雏形已初露轮廓。



政府数据显示,杭州人才净流入连续两年全国第一,且这个趋势还将继续。人才的净流入保证了杭州创业土壤的肥沃,是杭州创业生态雨林的坚强保护伞,更是创新精神生生不息的火种。


杭州人才流入状况.png

数据来源:拉勾


有人才的地方才有创新。杭州拥有两条顽强的创业基因支撑着双创精神,一条是“阿里系”,另一条是“浙大系”。在最新独角兽榜单里,阿里基因占据了80%。可以说“浙里”基因贯穿了整个杭州创业生态雨林。


浙里基因.png


历史沉淀造就了杭州的良性创业生态,创业者之间得以形成良好竞合。相对纯净的“血脉”也让杭州的创业生态圈变得很清净。在杭州创投圈里兜来转去,你会发现遇到的投资人与创业者,要么是“浙大前辈”,要么是“阿里人”。


一方“水土”泽被一方创业人。在创投界,杭州依旧是“逃离北上广”的首选城市,人才将源源不断为杭州提供更多可能。



自2014年“双创”概念落地,杭州的创业红利始终不减。如果说人才是杭州创业生态的马达,那么政策红利就是它的最强“挡风板”。


杭州以外诸多城市,尤其是创新创业不那么发达的城市,补贴力度极大,但政策需要全方位联动,并非贴钱就能一劳永逸。创业者如潮水一浪接一浪,项目也多如牛毛,补贴没有尽头。因此最重要的,是能提供一个自由、开放、平等的良性环境。


2006年,李天天带着丁香园初到杭州,只有不到20平米的卧室和两台电脑。时任杭州科技局副局长徐土松认为丁香园值得培养,为他们提供了一方70平的办公间。后来丁香园在杭州的融资亦得到政府大力帮持,过程高效简洁,A轮200万美元的融资历时只需18天。在杭州经历的一切颠覆了李天天对政府的既往认知。


是杭州对创新创业的重视与帮扶留住了丁香园。


能否给一个更好的创业环境,更好的投融资环境,有没有人才计划以及优良的创业氛围等。对创业者来说,这些才是真正重要的方面。而在这些方面,杭州的政策可以说是全方位的。


杭州的政策福利.png


此外,杭州的政府引导基金在全国也数一数二。政府投资一百多家基金,一百多家基金每年又可投资上百家甚至几百家的企业,全面刺激创新活力。另外一个像青蓝计划、雏鹰计划,包括众创空间,这一整套的环境才能构成一个正确的生态。


浙江是一片自带商业基因的土地。国外基金多在90年代末进入中国,然而更早的时候,江浙一带民间资本就已崭露头角。多年征战,浙商早已成为海内外知名“商业帮派”。在浙江,整个投资基因由内向外,带有自发性,也因此在杭州存在着很多“天生的投资机构”。



在微链最新公布的2017独角兽榜单里,杭州共出现了26家独角兽。其中新晋一亿美元估值的准独角兽105家。这张榜单还在时刻变化,还有许多融资超一亿美金的公司处于“正在进行时”,每个月都有可能出现新的准独角兽,它们随时可能改写榜单。


从数据就可以感知整个杭州背后的创业氛围以及乐观气息。今后五到十年,甚至更长时间,杭州仍将处于并长期处于一个创新创业的红利期,创业者会得到很快的发展。


纵观整体投资轮次布局,杭州呈现多维发展趋势,从A轮、B轮到C轮等,投融资环境十分良好。从政府项目来说,直接补贴或者直接服务每个创业者并不现实,而杭州的众创空间生态圈拥有自己的动力和商业模式,会更加良性。杭州市针对小微企业创新创业推出“活动券”后,杭州活动数增至三千多场,光报名每天就有10.6场。


杭州创业活动热力图.png


现今,杭州的双创热力已渗透到城市的各个角落。数以百计的众创空间也为创业活动不断加血。而在未来,这波红利还有更大的发挥空间。


G20、亚运会等国际大会推动着杭州急速前行,国家资源也必将更多倾斜于此。浙江作为民企源泉,拉动经济的能力不容小觑。未来,作为互联网时代科技摇篮,杭州将继续发光发热,领航筑梦。


逃离北上广,拥抱杭州,终成创业大势。


(整理自微链创始人蔡华在第二届万物生长大会的现场发言)